世久简介

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由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热爱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爱心人士发起,由众多具有艺术造诣、流派传承的工匠职人、艺术家参与,围绕非遗及传统工艺这一核心内容,于2018年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一家公益基金会,并于2021年获评上海市3A级社会组织。
 
坚持振兴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战略大方向,基金会既要致力于服务社会个体形态的优秀传统工艺的发展需求,又要实现社会共享机制的良性运转。
 
我们的工作,要有利于社会文明水准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社会民众生活品质的提高;
我们的行动,要有利于行业共生者群体,有利于市场共享者消费大众,有利于个体存在的优秀传承人代表。
 
为了将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引入社会生态和大众生活,基金会致力于蓄能与赋能,完善全流程的创新服务内循环,打通上下端出入口,籍以适应新时代的大众审美意识,满足社会文化消费升级的需求,实现优秀传统工艺的流通价值。
 
非遗是人类传统文化的优秀典型和代表。非遗之存在,不仅是业态的,更是活态的;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传统的,更是时代的。非遗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基金会基于跨境跨界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在地优势,合理配置优选资源,有效推动境内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社会与政府的好帮手,做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好推手。

世久大事记

  • 秘书处拜访金山农民画家(三组),倾听农民画家2023年的创作成果和瓶颈、对于2024年的创作和发展计划,探讨基金会和金山非遗项目可行性扶持方案。
    基金会对农民画家捐赠五十套《上海非遗STEM通识探索》(上海文化出版社),农民画家非常高兴看见自己的画作出版。该套图书已进入部分上海学校和社区使用。

  • 秘书处参加由浦东新区民政局在洋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办的专题活动,围绕“更好地推进新区各类基金会助力引领区建设,集聚慈善资源参与社会治理”议题,展开研讨。上海市十二家基金会参会并作主题发言。世久基金会介绍了若干代表性非遗项目,获得领导和同行的赞许,称其为特色项目。

    世久基金会常态化举办党建学习,本月在党员同志组织下,秘书处观摩了在光廷举办的《一梦华胥》光影展览。在世久基金会的牵线下,基金会支持的非遗项目马氏皮影与光廷牵手,打造出非遗与数字化结合的精彩案例。非遗当代化探索和非遗普及传播是世久基金会坚持推进的方向,世久基金会的党员同志们始终不忘初心,知行合一。

    世久基金会支持的“中国民乐和江南丝竹传播普及教育计划-公益古琴少儿社项目”,从2023年1月开始,每个周末开展线下课程教学,每个月末通过公众号、网站同步公开线上授课视频。
    2023年11月25日,九名社员献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著名古琴演奏家李凤云教授、笛箫演奏家王建欣教授《箫声琴韵——李凤云王建欣古琴箫埙音乐会》的公益环节上,弹唱了《长相思》《花非花》。

    11月20日,“上海非遗普及推广研讨会暨非遗STEM通识读本新书捐赠公益活动”在上海石库门建筑群张园举办。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指导、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资助、上海璞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四册涵盖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金山农民画艺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居住习俗、海派皮影戏的非遗STEM通识读本,在活动中首次亮相。

    在研讨环节上,来自上海市静安区、杨浦区、宝山区、普陀区、黄浦区等十多位校长和社区代表积极地建言献策。
    市文旅局非遗处陈平处长指出,时值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本次活动集合了社会的各界力量,正是对《意见》的落地贯彻。

  • 2023年10月23日,时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念日,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赤松秀一大使一行莅临世久基金会,双方进行友好会谈。
    出席会谈的有: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赤松秀一大使、米田麻衣部长、佐藤训子领事,世久非遗基金会陈学荣理事长、世久基金会秘书处。
    双方就《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在中国上海、日本东京举办的新书发布会暨中日传统工艺交流,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对未来在传统工艺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进行了充满信心的展望

  • 受迪庆州政府、香格里拉市政府邀请,陈学荣理事长携专家团队一行赴香格里拉参加“香格里拉市民族传统技艺与文旅创意设计融合发展调研会”。世久专家团队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国家民政部原一级巡视员、社会救助司原副司长刘勇,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李春园,世久非遗基金会理事长陈学荣,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世久非遗基金会理事姚波,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世久非遗基金会投资顾问林海舰,金工匠人、设计师李永开等。

    9月15日,世久基金会参加由日本笹川平和财团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东京举办的《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出版报告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吴江浩先生出席并发表讲话。日方笹川平和财团名誉会长、日本财团会长笹川阳平先生,工艺会前理事长林田英树先生,MOA美术馆馆长、《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主要执笔者内田笃吴先生,工艺会副理事长、人间国宝室濑和美先生发表讲话。世久基金会理事长陈学荣先生发表讲话。

    新华社东京、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2023年9月16日,世久基金会受邀参加日本工艺会70回「日本传统工艺展」纪念演讲会。陈学荣理事长介绍《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在中国的出版发布,以及世久基金会促进中日两国传统手工艺交流和发展、致力于让非遗成为联通世界文化的丝路纽带的初心。
    在赴日交流活动期间,数位中国工匠走访了位于京都、东京两地的多家漆工艺、木工艺工坊,两国匠人近距离地切磋研讨,对技艺技法、创作创新、传承发展等问题展开了互学互鉴。

    为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来,走出去”的国家号召,2023年9月26日,陈学荣理事长、刘魁立理事、李春园副秘书长在基金会举办了“世界手工艺之家”及“世界黑陶文化艺术周”为主题的内部座谈会,就传统工艺的国际交流与促进,形成了初步工作思路。

  • 基金会常态化进行内部培训,本月邀请合规咨询老师进行业务培训,针对2023年上半年工作进行合规方面的复盘,针对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合规讨论并优化管理。合规师对秘书处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部米田麻衣部长、佐藤训子领事走访基金会,陈学荣理事长出席接待会。米田部长介绍日领馆近期文化交流项目和事项,秘书处介绍围绕中日传统工艺交流,尤其是围绕《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出版项目,世久基金会做出的成果和公益影响力。
    米田部长说:今天的交流很有意义,期待着今后与贵基金会加强交流和合作。向贵基金会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致敬。

  • 上海电信(上海)牵手世久基金会举办“致敬工匠精神”系列活动,“千年拓印传承红色非遗·海派传拓公益体验活动”在上海邮电俱乐部圆满举办。上海非遗双料传承人田非凡带来海派传拓讲座和瓦当传拓体验,深受体验者欢迎。活动内容兼具精神、精品、精彩。

  • 推进“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和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的当代呈现项目”,项目成果“竹影屏风”参展“设计上海”,现场观众对项目成果反响强烈。传统技艺、现代技术、当下审美,是世久基金会致力于推动“非遗与设计融合”的三个主张(即“传、现、当”)。

    陈学荣理事长携秘书处调研“设计上海”,重点关注工艺设计师及其作品,采集有效信息,为“非遗与设计融合”储备人才和项目。

    2023年6月21日,由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支持的“中日传统工艺交流暨《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新书发布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中日两国的非遗专家、工匠艺师、文化学者、企业家等不同领域的八十多位代表出席。

    为进一步深入工艺研讨,2023年6月22日,两国工匠和学者开展 “中日传统工艺对话会”。非遗权威专家刘魁立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史延春先生、姚惠芬女士,非遗传承人何鹏飞先生,工匠艺师林文锋先生、范建军先生、邱凡芝女士,工艺研究与设计再创推动者顾青女士、齐岸民先生等,发表了专业演讲。日本人间国宝室濑和美先生、MOA美术馆∙箱根美术馆馆长内田笃吴先生就日本工艺现状、工匠精神、工艺永恒的价值等,阐发了独到的经验和见解。

  • 秘书处受邀出席“劳动,点亮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幸福长宁区第三届劳动教育宣传周竞技与展演暨上海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非遗日活动”。世久基金会携璞远教育研发的上海非遗STEM通识探索项目成果参会,部分课程包已进入长宁区劳技中心的实践,协力青少年在动手中亲近非遗、了解非遗、爱上和传播非遗。

  •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世久基金会理事刘魁立先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中心主任孙冬宁先生,世久基金会理事长陈学荣先生等一行受松江政府邀请考察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并与松江区文旅局召开专题会议。松江区宣传部部长张磊先生,分管副区长顾洁燕女士,区文旅局局长金冬云先生,新城集团总经理柳卫先生等一行作接待并深入交流。松江政府介绍了松江非遗现状和目标愿景,专家们就非遗的推广、活化、市场化,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

  • 举办海派传拓公益体验活动,是“2023-2025非遗当代化探索实践项目——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与海派传拓技艺”系列公益推广活动之一。国家级非遗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和区级非遗海派传拓技艺第四代传人田非凡为大家介绍传拓的概念、种类、流派,以及海派传拓特色,并指导海派传拓动手体验。
    世久基金会深入探索上海鲁庵印泥及海派传拓技艺在当代化、生活化场景下的新互动和新体验形式,拟开展更多的公益体验活动,为上海非遗的传播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由郑州嵩林书院、郑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天中讲坛特别节目——《传统非遗的当代探索》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办。世久基金会陈学荣理事长受邀作《传统非遗的当代探索》主旨演讲,围绕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案例,结合自身游历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视野,阐发新时代下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演讲受到与会听众积极的反响,现场互动热烈。在研讨会上,艺术家、设计师、出版人纷纷发言,分享与非遗相关的合作案例和跨界经验。

    世久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一届十一次会议”围绕着理事会换届选举为中心,陈学荣理事长作五年理事会工作报告。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五年财务工作报告、理事会选举办法等议案,并经投票产生出新一届理事会名单。 世久基金会于2018年4月26日成立,五年来,兢兢业业,厉兵秣马,在各位理事、顾问指导和支持下,在各位监事监督和审评下,迈出一步又一步稳健的步伐,取得一个又一个扎实的成绩。 

    秘书处赴金山推进“2021-2023年皮影戏、皮影技艺的保护传播与发展项目”,与传承人沟通近期工作、难点、计划,重点针对《皮影十藏》(暂名)图书的修订,进行采访和补拍,补充图书中缺失的部分内容,修订文章中存疑的部分细节,补拍人物照片,甄选史料图片等。

  • 秘书处调研南通非遗项目:沈绣、蓝印花布、木作、风筝、灯彩等,为将来世久非遗基地的活化内容做充分的前期准备。在两天之中,走访工坊、工作室、非遗中心、博物馆等非遗场所,与传承人、馆长、非遗中心主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融入的解决之道。

  • 持续实施上海非遗项目:“金山农民画发展和传承项目”,“2021-2023年皮影戏、皮影技艺的保护传播与发展项目”。秘书处前往上海金山,调研项目开展情况,倾听传承人反馈意见,了解其创作、市场、生活等现状,并对受助人进行新年慰问。 针对市级非遗项目金山农民画艺术,秘书处支持并采购了陆卓彦的《花与兔》(作品指导为其母曹秀文),用于春节期间的公益宣传;与陈卫雄交流“二十四节气农民画”创作构想与计划。陈卫雄说:“我深深地体会到世久基金会对我们农民画家的尊重和关怀,你们非常认真负责,非常规范,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要创作优秀的农民画,为后人留下一笔财富。”

    世久基金会研发的“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居住习俗”国潮手作,荣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颁发的“首届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设计大赛‘最具潜力作品奖’”,秘书处受邀出席颁奖典礼。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居住习俗”材料包,是世久基金会编著的《海派非遗STEM通识探索》(一套四册)中的其中一项。图书涵盖四项上海非遗:金山农民画艺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居住习俗,海派皮影戏,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每册配有一套动手材料包,预计于2023年出版。

    世久基金会党建联络员同志积极组织同仁们多次进行党建学习。一月的学习主题围绕着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深刻背景与重大意义,同仁们表示要结合非遗保护与发展,在工作中响应二十大号召,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 2024年12月18日上午,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上海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成功举行。十五位理事、监事、顾问及秘书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


    展望2025年,基金会要坚持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和价值创造力,用现代化运营的思维办好传统工艺非遗保护的事,聚焦于非遗当代化可持续发展和民间非遗国际交流的两大工作核心,以工匠精神、以社会使命为非遗保护和传承而保驾护航。

    基金会资助的上海锔瓷非遗保护项目,由受益人——上海市非遗陶瓷修复技艺(锔瓷)代表性传承人童维成先生,在浦东创新示范园成功举办公益分享会。


    讲座侧重锔瓷的历史、技艺和艺术,同时,童老师结合基金会资助的“修复宋代建瓯小松窑月亮罐”的项目成果报告,展示并演示了锔瓷修复工艺。


    三十位非遗同行和爱好者参加了分享活动,他们对基金会发起的系列传统工艺公益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基金会积极参与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在上海举办的“一路生花:十六周年弘慧之夜”活动。秘书处甄选一幅代表上海非遗的金山农民画精品《雪莲图》(60×60cm,带框80×80cm),撰写画家画作介绍,捐赠弘慧基金会,支持教育公益事业。雪莲图》在“弘慧之夜”现场被爱心人士踊跃认捐(5000元)。

    基金会支持的漆工艺匠人范建军对“唐代漆冠笥复刻技艺展示项目”作项目中期汇报,在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举办了公益漆艺分享会,以讲座、影像、展示、问答等多种形式,与三十位来宾热烈地互动。分享活动从下午两点持续到五点半,没有一位观众离场。基金会对漆工艺的普及、漆艺文化的溯源、工匠精神的弘扬,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来宾。也对受助工匠产生了直接的正向反馈:传达社会关注,增强匠心塑造。

    秘书处持续深入调研黑陶。与特邀工艺研究者、作家、良渚黑陶篇撰稿人顾青女士,赴杭州调研。上午在良渚博物院参观、学习,下午拜访良渚黑陶文化园陶苏萌先生,对其黑陶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交流探讨,也期待将来在黑陶推广之路上,双方资源融合,借力打力。

    基金会受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大连领事办公室邀请,于11月23日下午,在大连成功举办日中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系列讲座“日本人间国宝和中国传统工艺”分享会。活动由大连领事办公室、大连市中日教育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秘书处汪溶作《日本人间国宝与中国传统工艺》讲座,来自大连文化、非遗、教育领域和社会公众一共五十多位听众参加活动。在交流环节,互动非常热烈。本次活动受到主办方和参与者的热烈反响。

    秘书处前往沈阳,拜访沈阳非遗公馆创始人及研发负责人。沈阳非遗公馆较为成功地将非遗和美学生活有机地融合,通过当代化设计,对材料和功能进行转化,以出色审美和高性价比,让非遗呈现出富有活力的新面貌。双方探讨聚焦于文创的合作可行性。

    秘书处前往陕西渭南,调研陕西省非遗秦源影雕黑陶传承人韩海涛先生。对工坊、工艺、作品、传承、市场等,进行多维度的了解。韩海涛王月红伉俪对基金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秘书处计划将秦源影雕黑陶收入《中国黑陶》图书中。

    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非遗传播普及教育计划」项目,首批项目成果上海非遗STEM通识读本及探索材料包,含四项上海非遗,每项非遗均以一册读本、一套动手材料包、一份讲义的形式,既提供该项非遗探索内容,也可满足100分钟快速上手的沉浸式体验。2024年7月,应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邀请,项目成果选送上海社会组织服务体验展进行展出。

  • 上海世久非遗保护基金会和日本笹川平和财团多年来持续开展“中日传统工艺交流项目”。10月16日至23日,日本笹川平和财团携日本非遗专家、人间国宝一行八人,与世久基金会及特邀工艺专家一行十人,前往中国陕西、山西、河南考察交流非遗和传统文化,参访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工坊,尤其对山西“三绝”——古建筑、古彩塑、古壁画——进行了深入考察,从传统工艺保护和文物修复的角度,双方进行了专业的讨论。10月21日在郑州图书馆举办了内部小型的“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交流访问活动”,日本MOA美术馆∙箱根美术馆馆长内田笃吴先生作主旨演讲《日本的人间国宝制度》,随后在齐岸民先生策展的郑州七人展《工艺之道》现场展览上,七位中国非遗大师、工匠对创作进行了展演和阐发。


     “中日传统工艺交流项目” 每年举办两次,旨在贯彻“引进来走出去”国家号召,促进非遗跨国界的交流合作。

    秘书处前往山东济南、齐河,调研山东博物馆龙山文化(黑陶文化)脉络和典型器物,重点对高柄黑陶蛋壳杯进行观摩学习。


    秘书处携上海亭林黑陶传承人宋秋军先生拜访齐河黑陶创始人刘浩先生,为黑陶项目的交流合作助力。通过线上《中国黑陶》图书编撰出版、线下中国黑陶合作促进的方式,试图探索一条现代黑陶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天上午与刘浩先生、刘旋先生探讨《中国黑陶》图书的策划方案,简要地采访刘浩,并向其约稿

  • 9月25日至26日,基金会参加了由上海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主办的线上《2024年基金会业务工作培训班》。首日,重点学习了新《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及《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政策》;次日,深入探讨了基金会反诈工作、审计常见问题,以及财政电子票据和公益捐赠票据的管理使用。通过培训,基金会进一步提升了业务能力,强化了合规意识,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受主办方上海市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邀请,基金会于8月1日参加福州路上海书城“城市与乡土的对话”金山农民画精品展览开幕式,并携带着基金会研发的“上海非遗STEM通识探索—金山农民画 • 我与大师一起画”材料包公益助力。在开幕式当天的农民画体验活动中,迎来了26位小朋友,活动现场互动性和完成性良好,主办方给予基金会很高的评价和感谢。

  • 受日本笹川平和财团邀请,2024年中日传统文化交流于7月7日至7月14日顺利开展。基金会携六位工匠艺师前往九州研访,聚焦于陶艺领域,先后研访伊万里陶瓷之源、博多人形、浮岳神社、久留米絣等重要文化财,拜访人间国宝今右卫门、柿右卫门、福岛善三的窑口,以及人间国宝保存团体小鹿田烧技术保存会窑口,走访传统工艺名匠博多人形师中村信乔、篮胎漆器井上正道,考察九州国立博物馆、久留米地区产业振兴中心等。在交流中互鉴互学,促进传统工艺的发展、合作。

    世久基金会受上海来伊份公益基金会的邀请,以世久基金会研发的两项上海非遗STEM课程包——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和石库门里弄建造营造技艺(动手材料包和通识读本),由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璞远教育的田拥勇老师担任此次非遗传播普及教育的主讲人,为十一组参与活动者留下了关于上海非遗的美好印象。

    世久基金会携手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举办了一场以“亲子共创: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居住习俗讲解”为主题的石库门动手材料包搭建实践活动。一共有十一组亲子家庭参与活动。石库门是上海近代建筑文化和海派文化极具代表性的标志,通过讲座、动手体验,让孩子们更深地了解上海、爱上非遗。

  • 秘书处持续展开第二阶段的黑陶调研,走访行程为:四川荥经砂器(拜访叶骁、曾庆红、朱庆平)——重庆荣昌陶(梁先才、钟鸣、范鸣、管永双),同时调研了荣昌夏布(陈克厂)——河南焦作黑陶(王金波、汤丽)——河南淮阳泥泥狗(许述章、许品、邵波、刘保青),与多位非遗传承人交流,了解在地传统工艺特色、当代化探索成果。 

    秘书处持续展开第二阶段的黑陶调研,走访行程为:四川荥经砂器(拜访叶骁、曾庆红、朱庆平)——重庆荣昌陶(梁先才、钟鸣、范鸣、管永双),同时调研了荣昌夏布(陈克厂)——河南焦作黑陶(王金波、汤丽)——河南淮阳泥泥狗(许述章、许品、邵波、刘保青),与多位非遗传承人交流,了解在地传统工艺特色、当代化探索成果。 

  • 实施“竹编工艺当代可持续应用项目”纪录片拍摄,将中日传统工艺交流,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件具体的合作,再推进一步。特邀草月流花道家吉元烨子参与拍摄纪录片。秘书处与摄制团队于景德镇、上海、杭州、乌镇等地采拍两位工艺师的影像素材。

    围绕“2024年香格里拉国际黑陶文化艺术周”,基金会与专家团开展对香格里拉文旅以及尼西乡黑陶的调研考察工作。相继考察了尼西乡黑陶传承人及工坊、活动主办地迪庆州藏族黑陶传统烧制技艺延展中心、小中甸古村落等。在考察和调研期间,基金会和专家团队多次与香格里拉市政府、尼西乡政府、独克宗古城管理公司举行专题座谈,促进文旅合作及“黑陶周”的深入沟通。

    秘书处邀请陶艺研究者、策展人顾青同行,赴云南建水调研紫陶工艺。考察建水著名“田记窑”及其“窑尚美术馆”,与传承人田静深入交流;调研紫陶一条街的传统紫陶工艺表现方式;考察建水年轻的紫陶创作品牌“光橘堂”,了解紫陶工艺的新设计、新应用、新消费模式。

  • 基金会资助的“竹编工艺当代可持续应用项目”,受助者创立的“小宽竹编”于清明假期连续三天在上海EKA天物举办了竹编手作体验活动。

    秘书处与《竹里有声》摄制组推进纪录片策划思路,拜访花道家、装置艺术家吉元烨子,拜访杭州小宽竹工工作室。初步探讨拍摄方向、进度、场景、内容等,为进一步完成策划方案和脚本作前期沟通。

    基金会秘书处调研遂昌黑陶,拜访黑陶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夏利长先生,了解技艺特长、作品特色、推广影响等。同时,拜访遂昌非遗中心罗阳馆长,以及调研当地代表性青瓷工坊。

    山西省长治市政协主席李敏先生、长治市政协副秘书长焦彦平先生、长治市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史延春先生、长治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陈凯先生一行四人莅临世久基金会工作交流。

    秘书处调研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文化,重点调研了齐河黑陶(德州黑陶)、日照黑陶,走访了近十家工坊、工厂、工作室,与黑陶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手工艺人等开展考察和交流。

  • 秘书处前往杭州,调研传统工艺项目或工匠,先后调研了:小宽竹工工作室;上海市非遗锔瓷传承人童维成在杭州的工作室;融设计图书馆的铸造展、编织展两个展厅。
    小宽竹工将传统竹编与当代首饰结合,深受当代消费者喜爱。当前的瓶颈是:工作室三位手编者(右手残疾的小宽与另两位听障者)忙于每天12小时工作,满足于市场对竹编首饰的需求。这样日复一日,小宽没有时间从事艺术创作,而更大量的出品又需要增添人手,可是冒然增加人手目前销量还没有显著突破。小宽表达了无力和吃力。
    童维成先生将工作室落址杭州,是因为杭州的非遗保护土壤比上海更好,给予童先生优良的入驻政策和合作条件。在杭州三年他相继完成私人锔瓷博物馆对浙江大学的捐赠,对300位“素人”的锔瓷带教,以及两场主题展览。他创造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学术贡献,令我们尊敬的同时,也希望为童先生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基金会将针对小宽(竹工)、童维成(锔瓷)研讨扶持方案。

    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于海波会长访问基金会及所在的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于老师介绍2023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诚意满满的汇报。于会长说:“我们不仅是让更多残友提升技能,还要提升他们的匠心,培训的过程即是筛选匠人的过程,选出具备匠心能量的人。”

    基金会在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举办了一场海派传拓公益体验活动。海派传拓传承人田非凡老师以讲座加动手传拓体验的形式,为大家准备三种体验材料:圆形的瓦当、方形的何尊铭文拓片、小巧的玺印。这三种难度由简至难,供大家自行选择,层层升级体验,令参与者体验到传统文房文化的迷人魅力。

    2024年3月26日,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上海圆满召开。会议围绕2023年工作总结、2024年工作计划等议程高效地展开。

  • 陈理事长携秘书处考察杭州非遗相关机构:浙江省非遗馆,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浙江大学图书馆等,对浙江省非遗进行框架性的调研,与潜在合作机构进行方向性接洽,对非遗相关院校和机构捐赠《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