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文化古今谈
刘浩
1939年出生
齐河黑陶创始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创会会长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研究所所长
高级工艺美术师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1980年代初,刘浩以挖掘、传承黑陶文化为宗旨
植根齐河,立窑建厂,培训黑陶制作队伍
带出一大批黑陶工匠和行业人才
1990年代起,他携黑陶作品巡展国内外
开启了中国现代黑陶艺术交流发展的先河
刘浩黑陶作品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和文化性
兼具古代神韵和时代风采
薰、罐、瓶、杯等系列作品在业界广为流传
影响深远
刘浩创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
发起多场展览、黑陶艺术节等重大行业交流活动
带动了全国黑陶行业的发展
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黑陶艺术奠基人
因其对黑陶行业的重要贡献,国家授予刘浩先生
“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
“中国陶瓷历史名窑恢复发展贡献奖”
-艺术特色-
发扬原始黑陶的黑、薄、光的特点
更着意于现代的造型和富于节律感的纹饰雕刻
创造古代神韵与现代风采兼备
富有浓郁东方韵味的刘浩黑陶艺术特色
-主要获奖-
1989年
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国际博览会金奖
2000年
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刘浩作品「行走的瓶」
创作于2007年
刘浩作品「仰韶之风」
创作于2021年
由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
01
黑陶
ENJOY LIFE
说古
黑陶是文明初期中华民族的文化旗帜,是极具代表性的大文化
精妙绝伦的远古造物珍奇——黑陶蛋壳杯
蛋壳黑陶高柄杯,1973年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
器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高26.5厘米,口径9.4厘米
杯身最薄处不足0.5毫米
上部杯碗部分,整体呈s型(造型变化的美),杯口外展(形式美加实用性),杯底内收(实现结构局部完整性)。中部是上下连接的空心立柱,为水滴型薄胎空心体,均匀的条形镂空点是陶体的点睛风流之笔,为陶杯增添灵气,起到稳定功能的内置陶丸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下部圆盘型杯座翻扣于桌面,平和地稳定了直立的陶体。
刘旋子作品 「黑陶蛋壳杯」
结构说明仅作示意
02
我的
ENJOY LIFE
黑陶生涯
刘浩在馆陶工作时辅导学生写生
下乡扶贫务农
从业经历
立窑建厂
1987年创业,立窑建厂,挖掘黑陶工艺,培养队伍,创作烧制出第一批现代黑陶作品。
国内外巡展
在国内外巡展黑陶作品,宣传弘扬黑陶文化,播撒黑陶火种,使黑陶重回主流群体视野。
理论和实践并举
厂校合作,理论实践相结合,实现双赢。
推动行业发展
心系行业发展,召集组建全国黑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创会会长,在任七年,成立了三个国字号的行业机构,主持策划五次全国性的行业活动,为黑陶行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打造城市名片
干出成绩,做好领导的工作参谋。历经十八届县领导,和历任领导交朋友,耐心交流沟通,宣讲文化的重要性,为齐河黑陶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成立机构,举办展览、年会、交流活动,建设场馆……)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寂寂无名到名扬海外,把黑陶做成了响当当的城市文化名片。
1987年创业,立窑建厂,挖掘黑陶工艺,培养队伍
创烧出第一批现代黑陶作品
几十种样式流行业内,成为现代黑陶的范本
多款黑陶作品被业内广为仿制
成为畅销工艺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巡展于国内外,弘扬黑陶文化
播撒黑陶火种,让黑陶重回主流群体视野
做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创会会长
在任七年成立三个国字号的行业机构
主持策划五次全国性的行业活动
创办《中国黑陶》杂志
创作感悟
创作心得
“黑色是容量最大的一种颜色,有容乃大,黑陶是民族的瑰宝。”在设计之初,我就恪守以“黑”为特色的文化精神。
力求在作品里“看到民族的影子,听到民族的声音”。
刘浩作品「黑陶刻花竹颈瓶」
收录于1998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第1卷-陶器
刘浩作品「啊,我的太阳」
入选2001年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
刘浩作品「祭天」
创作美学
我的创作经历了模仿、吸收和再创造过程。在艺术思维、造型设计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文化性和独创性。发扬原始黑陶的黑、薄、光的特点,更着意于现代的造型和富于节律感的纹饰雕刻。作品兼具古代神韵与现代风采,富有浓郁东方韵味。
我的创作灵感源于涉猎多门类艺术形式的经历。
刘浩作品「龙虎精神」
创作于2002年
刘浩作品 「藏风」
刘浩作品 「龙薰」(左)「凤薰」(右)
刘浩作品 「浮雕梅瓶」
我的父亲刘浩
我出生于一个文艺家庭,儿时的记忆里充满了美术和音律,环境熏陶了我感性的、想象力丰富的艺术思维和特质。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文化人,他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是当时响应国家号召的那批热血青年,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他们的理想写照。最初父亲准备扎根新疆,因家里老人原因没有成行,后来选择去了河北省馆陶县。据父亲讲,当时洪水刚刚退去,他是趟着水进驻的。
他在艰苦的环境里一干就是二十年,把整个青春岁月都献给了当地的文化事业。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相当稀缺的。除绘画外,父亲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地方文艺项目,音乐、木工、铁匠、摄影……各种艺术形式,样样在行且乐此不疲,而且总能搞出些成绩。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在1995年撰文中说刘浩是个“艺术杂家”。
刘旋子作品「如意罐」
刘旋子黑陶装置艺术作品「黎明」